笔趣阁 > 大秦:加入群聊,始皇尊我为国师 > 第六十章 始皇帝惊喜,连荀圣都为国师折腰(求首订,求自定)

第六十章 始皇帝惊喜,连荀圣都为国师折腰(求首订,求自定)


荀子!

        乃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他是这个百家争鸣时代的集大成者。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

        主张礼法并施!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荀子被尊为圣人。

        最重要的是,他熟知诸子百家思想的优劣。

        对于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思想,认为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治国思想。

        然而。

        在大秦却独尊法家。

        荀子对于严刑峻法颇为不削!

        故儿。

        隐士而居!

        别说是荀圣了。

        大秦如今的丞相李斯,便是荀圣的弟子。

        他一生著书立说,收徒授业。

        整理传承如诗经、尚书、礼、乐、春秋等典籍。

        荀圣可以说是盛名在外,在天下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谁都没有想到。

        多年没有参与凡尘之事,一心只收徒授业,精于整理典籍的荀圣竟然出声了。

        而且!

        还写了一篇《致一国之师书》!

        这瞬间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震撼。

        那可是荀圣啊!

        就算始皇帝权势滔天,也得震惊,惊叹!

        当然!

        始皇帝并非是害怕荀子,只要始皇帝想,别说一个荀子,就算是诸子百家,他也可以横扫之。

        只是。

        荀圣乃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其才能当时无人能及,始皇帝倒是曾经动过请荀圣入朝的念头。

        不过。

        最终没有达成。

        此时!

        天下读书人已经彻底沸腾了。

        “荀圣!”

        “好!妙!荀圣不亏是诸子百家集大成者!”

        “这篇致一国之师书,深刻的写出了,国师赵祁于百姓,于文人,于陛下,于国家之贡献!”

        “慷慨激昂!”

        “这篇文章,将大秦目前的穷途暴露无遗,丝毫没有那些大臣的拍马之嫌!”

        “角度刁钻,极为有远见!”

        “而且将国师赵祁推上了圣坛!”

        “还对国师赵祁三拜,以敬国师为国为民之心!”

        “能得到荀圣认可!”

        “能让荀圣折腰!”

        “国师之功绩,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福音!”

        ……

        轰动!

        震惊!

        荀圣的文章,如靡靡之音,振聋发聩!

        原本那些跳脚的贵族一时间都闭上了嘴巴。

        要知道。

        一般的贵族,都自认为自己乃是高贵的,而且是有文化的上等人。

        而像荀圣这般的存在。

        基本上就是这些附庸风雅之辈,全力追捧的精神支柱。

        大多数人是达不到荀圣这种境界。

        可他们却需要借用荀圣之名义,为自己的附庸风雅找一些更有说服力的依仗。

        然而。

        当荀圣直接对赵祁下拜。

        这些自诩文人的贵族,只能无比的震惊。

        “这……这怎么可能!”

        “国师赵祁,不过就是有些小聪明,怎配荀圣折腰?”

        “完了,一切都完了!”

        “我竟要和贱民同朝为官,实乃是……哎……”

        “我们六国遗老遗少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暴君,这就是暴君纵容的结果!”

        “吾早就知道,暴君绝对不会放过我们,如今正是对我们下手的时候。”

        “暴君和国贼狼狈为奸!”

        “推翻暴秦统治!”

        “光复六国之威严!!!!”

        ……

        贵族们的叹息,六国遗老遗少的无能狂怒,并不能改变什么。

        科举制的推行势在必行。

        而且经过荀圣出面,更是形成了一种势!

        一旦形成了势!

        必然势如破竹。

        而始皇帝也召集群臣,在章台宫开了朝会。

        始皇帝身穿玄鸟黑袍,端坐在高台之上。

        可以看的出来。

        始皇帝精神抖擞。

        虽然表面没有露出笑容,可那是打心眼里的开心!

        如果问始皇帝。

        普天之下,谁最难搞定。

        那他必然会说是读书人。

        虽然!

        秀才起兵,十年不成,读书人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

        带兵打仗,他们未必能行。

        可说起治国安邦之策,却能够口若悬河。

        而大多数读书人都有一种通病,那便是认为自己极具风骨。

        他们不为半斗米而折腰,不会向权贵卑躬屈膝。

        甚至可以一根筋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行。

        死亡未能威胁之!

        比如孔子。

        孔子很想进入朝堂,可惜事与愿违,一生也不得志,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人肯重用他。

        为何?

        是因为孔子没有文化水平吗?

        不!

        是因为孔子太过有原则。

        他想要入朝,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实现他的治国蓝图,他一心想着推行仁道,恢复周礼,实现他的政治主张。

        如果不实践的话,他的那些主张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一点用也没有,并且也无法验证他的主张是对是错。

        所以,孔子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而且孔子的主张,是一种几近于大同的理论。

        《论语泰伯》中讲:“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意思就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们就出来做事。天下大乱的时候,学问用不上,就去做隐士。

        荀子也一样。

        想入朝,可却并非什么官都做!

        毕竟。

        一个读书人,花了一生的时间,去讲述自己治国之道。

        自然会想要入朝施展抱负。

        可往往这样的人入朝后,只认定自己的思想流派,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且不说其主张正确与否。

        他们都会不予余力的朝着他们的思想主张前行。

        哪怕冒着砍头的危险。

        都会和当权者正锋相对。

        这也是当初始皇帝很想请荀子出山,却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的原因。

        当到达了荀子这样一个境界之后。

        帝王的权术对于他是不起作用的。

        你就算拿刀砍了他们的头,恐怕他们也不会眨眼!

        而现在。

        始皇帝终于不用纠结了。

        因为。

        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和他有君臣之礼,又有君子之交,而且才华横溢,能够让荀圣都折腰的人!

        那便是国师赵祁。

        如若说现在赵祁在声望上,还达不到孔子荀子,这般圣人境界。

        可!

        这仅仅是因为赵祁太过年轻。

        始皇帝无法想象。

        当几十年过去,国师赵祁究竟会有怎么样的建树!!!

        始皇帝眼神扫过众臣,道:“隐居已久的儒家荀圣出山,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因为他们不敢妄言。

        而在场的人中。

        唯有李斯最有发言权,因为李斯便是荀圣的弟子。

        更是大秦丞相。

        李斯深吸一口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荀圣并非出山,而是国师变法是为天下学子谋福,更是福泽万民,从荀圣拜国师可以看出,国师如今当可为一国之师也,当科举制实行之后,从科举中走出来的才子,都将以国师赵祁为目标,标榜自身德行,此乃是我大秦之幸也!”

        始皇帝道:“说的好,推行科举制事不宜迟,此时就交由国师主持,丞相李斯为辅,尽快将我大秦之才能者,系数选拔出来!”

        李斯躬身道:“诺!”

        不得不说。

        赵祁的一系列动作,真的让人无比折服。

        在朝堂之上。

        赵祁的地位,更是愈加的稳固。

        而百官们也对赵祁敬佩有佳。

        这并非仅仅因为赵祁国师的身份尊贵。

        更重要的是,赵祁所做的事情,其对天下百姓,对读书人的这种无私的包容和引导。

        才是真正让人心悦诚服的根本。

        始皇帝一锤定音!

        开始推动科举制!

        随后。

        冯去疾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有急报!”

        始皇帝道:“禀!”

        冯去疾道:“当初国师打造曲辕犁,陛下选择了几个郡县作为试点,如今第一季的收成已经完全结束,臣收集了各个试点郡县的收成情况,无一例外,相较去年收成,今年所有郡县的收成,都高达一倍有余!”

        嘶……

        听到冯去疾的话。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什么!!!!”

        “没听错吧?”

        “我记得陛下选择的几个郡县,都是每年收成最差的啊!甚至好几个郡县,每年都需要国库拨款救济!”

        “就因为曲辕犁的推广!”

        “今年就足足增加了一倍有余的收成?”

        “这……太夸张了吧?”

        “神器!”

        “这曲辕犁真乃神器也!”

        “国师之才,令吾佩服的五体投地。”

        “如此一来,这几个郡县,今年非但不用国库拨粮救济,反而能上缴税收!”

        “这样惊人的变化,竟然是国师随手而为之!”

        始皇帝眼神扫过众臣,众人都瞬间安静下来。

        始皇帝开口道:“好,李斯,将此事通过布告文书,昭告天下!”

        李斯的动作很快。

        因为昨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所以。

        他已经拟好了布告。

        退朝之后。

        就直接昭告了天下。

        而这一布告。

        瞬间引起了大秦所有百姓的震惊!

        这种宛如惊涛骇浪般的震撼,如海浪一般,一浪接着一浪,在整个大秦疯狂传播起来。

        要知道。

        对于大秦最底层的百姓来说。

        什么是最重要的?

        是科举制吗?

        那是读书人的事,虽然会从百姓中选拔,可作为底层的百姓,至少十年内,也难出几个能和诸子百家和贵族竞争的对手。

        寒门出贵子!

        在大秦这样的历史环境中。

        起码要经过一轮思想上的变革!

        对于他们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就是能够填报肚子,让自己活下去的粮食!

        而现在。

        布告上的几个郡县,一直以来,都是收成最少,每年都要让国库拨粮的郡县。

        竟然超越了大多数的郡县。

        粮食收成翻了一倍有余。

        这对于依靠耕地为生的大秦百姓来说,无疑是最为震撼的!!!!


  https://www.biqivge.com/book/48352327/244335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