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晋曲 > 第十七章 留墨斋下藏高人

第十七章 留墨斋下藏高人


  送走了司马伦与孙秀,陆机、陆云两人本来想就司马伦招揽一事,与张华详谈。但张华却请他二人先去歇息,似乎还有它事。陆机、陆云见此,便一起躬身行礼,让张华先进门回府,兄弟两人这才慢慢跟在后面。

  从午时饮酒,至昏时陪客,中间半点米食未进,陆机、陆云早就饥肠辘辘。此时张华让他二人下去歇息,陆云洒脱,便笑着道:“张公,我兄弟二人半日颗米未进,五脏庙内早就空空如也,正好去膳房寻碗汤饼吃了。”

  “好你个石季伦,怕是忒小气了!”张华见他二人模样,只淡淡笑道:“明日早朝,看老夫不大声责骂他,闻名京都的金谷园宴席,竟然让宾客饿着肚子归来,这是什么话?”他边说笑着便吩咐侯在一旁的刘存善道:“别去膳房了,叫膳房做好了送至居室里便是。”

  此刻见张华说笑,陆机心绪渐渐好转起来,又见张华如父辈一般,吩咐将吃食送至二人居室,更是越发的感动。

  他四人沿着廊道边走边说,陆云见张华提起石崇,便接话道:“何止于此啊,张公,您是有所不知,今日宴席上,石季伦府中主薄,叫什么刘琨刘越石的,仗着读了三两本书,语如利剑,话似刀枪,句句挤兑我兄弟二人。”

  “还有这种事情?”张华皱着眉头,似乎想起来了什么:“尉府主薄刘琨?名字倒是很耳熟,可是那魏昌刘琨刘越石?”

  “是魏昌人。”

  “严君,儿子与舅公午后在铜驼街上撞见的滋事斗殴之人,自言便是尉府主薄,魏昌刘琨。”一直侍立在边上的张炜插话道:“听先生如此一说,那便对上了。”说完又朝陆云说道:“先生,学生虽不知他在宴席上言说了什么,但以当街滋事斗殴这一桩事来看,便知道此人生性定然刻薄孟浪,他之所言,先生自然不必往心里去。”见陆机、陆云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张炜又解释道:“大先生、先生有所不知,午间严君遣学生去临晋侯府辞宴归来,在北铜驼街上撞见一伙人滋事斗殴,那领头的,便自称是尉府主薄,魏昌刘琨。”

  陆云一听还有这事,便接着问张炜道:“彦中,你瞧见刘琨在铜驼街上与人斗殴?”

  “正是。”

  “果真孟浪粗俗,”陆云得到张炜肯定答复,连连摇头,“刘越石经义文章、国朝政事倒是还有一二见解,不想还能干出这等粗俗事情来。”

  说话间,后边刘存善跟了上来,他端着一个木盘,盘上托着两碗白花花的汤饼,碗边还各放了一个油炸鸡子。见陆机陆云等人就在前面,刘存善上前一躬身,客气问道:“两位相公爷,是去膳房吃呢,还是送去居室?”

  张华是尊长,张炜是学生,有他二人在场,望着白花花的汤饼,陆机、陆云虽是饥肠难耐,却也不好意思在此端碗。

  “存善,将汤饼送入二位先生居室里去。”张华看出他二人心思,“二位贤侄先吃,老夫与彦中去内宅说说话。”说完见他二人神色,与补充道:“二位贤侄若是要消食,可去留墨斋中取些书回居室翻阅。”说完,便带着张炜径直往内宅去了。

  张华背影一消失在拐角处,陆云便从刘存善手中抢过木盘,先托给兄长陆机,待陆机取了一碗,自己便也捧了一碗,这才将木盘递给刘存善。

  两人边往居室走,便吸啜手中的汤饼。陆云豪爽,不似陆机那般儒雅,还未到居室,便呼呼啦喝完了汤汁,他随意用袍袖将嘴角一抹,见刘存善还在一旁候着,便笑道:“还就真给你猜对了,来的是赵王,方才你叫你什么来着?”

  “回相公爷的话,小的刘存善。”

  “刘执事,劳烦你在前头,引我兄弟两人去留墨斋中取几本书来。”见陆机此时也已经吃完,正在榻上弹衣扶冠,陆云便起身,跟在刘存善后面,边走边说,道:“我正好还有话来问你?老子乘青牛过函谷,夸得我心里舒坦,想你一外姓人,却掌内府之事,能耐不只是善讲方志野史吧?”

  刘存善不知哪里寻了个灯笼提在手上,在前引着照路,此时见他相问,便弯腰回首,陪着笑答道:“相公爷您说笑了,小人是夫人娘家族人,原本就是以小厮身份,陪嫁到老爷府上的,蒙得老爷信任,才委以内府执事一职的。”他嘴上不停,眼神却一直瞧着陆云脚步,见陆云右脚就要踏空,便身形一闪,移步上前,一把拉住陆云右臂,用力扶住他的身子,“相公爷,天黑瞧不清路,您小心着些脚下……”

  陆云一不留神,差点摔倒在地,得刘存善扶持,这才稳住了身形。就这灯笼里的烛光,他瞧刘存善约莫也有五六十岁了,不想竟然还有这般敏捷身手。

  “小人从小就在华阴县长大,函谷关又是本县的一处胜地,常常听族中老人讲说,老子过关的故事就恰巧熟知了。方才相公爷考教,小人就斗胆说了两句,全是侥幸,全是侥幸。”刘存善见陆云眼神有异,便又蜷缩身形,弓着腰继续在前边引路。

  “哦……”陆云不禁莞尔,“原来如此。”他倒是忘记了太常夫人出身弘农刘氏。又想太常府内真是卧虎藏龙,一个内府管事不止口齿伶俐,才思过人,还身手敏捷,只怕较之世家公子,也不遑多让。

  二人居室离藏书楼留墨斋没几步路,三人未说两句话便到了。

  转过假山,二陆一抬头,只见一幢独座楼阁矗立在眼前,楼高三丈有余,飞檐拂云,桃油涂瓦,四周以曲脚人字拱相托,垂金玲无数,微风抚来,廊檐下的铁马叮叮玲玲,倒教人心神一肃。往高处看,二层檐下,一方一尺来宽,四尺长短的桃木倾斜半挂,“留墨斋”三个虫篆刻于其上,二陆心中一凌,这便是到了闻名天下的张华藏书馆了。

  留墨斋是张华的书楼,就建在太常府三进一处三面有池的坡地之上。坡地四周种满了桃树,满树的桃花开得正是红红艳艳。留墨斋六面三层,攒尖拱,歇山顶,似楼非楼,似塔非塔。东西北三面压水,正南有一条穿林小道,雕甍插天,飞檐突兀掩映在一片火红如云的桃花中,煞是壮观。斋中陈列地,也都是张华这些年搜集的典藏书籍。

  说来太常张华闻之于世的,半是才学政能,半是集典藏书。他在由中书令转太常任上,曾用牛车三十余辆运书,真所谓汗牛充栋。张华雅爱典籍,改建太常府时,便在三进的庭院正中自建书馆,取名留墨斋。内中藏书甚多,今天子命秘书监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陈寿陈承祚撰写魏蜀吴三国官史时,便令他要多多借阅留墨斋中珍藏史籍,以资取正勘对。

  方才张华吩咐,让他二人寻些书回居室翻阅,是大有缘故的——留墨斋藏书颇多,还有很多孤本善本,张华又爱书如命,平日里为防走水,是从来不许火烛进入到里面——晚间要寻书籍,便只能摸黑了,这是太常府常例。

  说来陆云、陆机二人,住在太常府已经两月有余了,但此回还才是第一次登上这留墨斋。平日里他二人要读什么书,都是张华直接吩咐人去留墨斋中取。

  刘存善提着灯笼,远远地就站在门外,陆机、陆云二人摸黑上得二楼来,窗外明月如盘,二人借着窗外皎洁的月光,但见二楼室内书山籍海,都以经、史、子、集分门别类排布于四壁,屋中央置一长条几,上有三五典籍,半翻半卷,长条几四周有四只团蒲,似乎便是张华平日读书所坐之处。他二人依着名目,一人取了二三本书,也不九耽搁,这就下了楼,打算回居室中彻夜誊抄。

  陆云年轻眼急,恍惚间似乎看到有两个身影从楼下桃林中穿梭而过。他刚要说起,便见前边刘存善一把扔掉手中的灯笼,整个人如利箭一般弹射出去,直扑桃花林。

  “啊呀……”一声痛呼从桃林中传出。


  https://www.biqivge.com/book/26440493/6161935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