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帝阙长风 > 第13章 激怒赵海

第13章 激怒赵海


萧允晏回头望去,只见赫连漪身在阵中观战了很久。到了萧允晏身边,赫连漪望着赵海道:“殿下,他曾放过我一命,如今我也请求殿下放他一命。”

        此时赵海已站了起来,大声呵斥道:“赫连漪,你果然跟他有勾连。”

        萧允晏一听,瞬间怒意再次上涌,正提起长戟,却还是被赫连漪拦住。赫连漪冲着赵海道:“赵海,我要你活着,你只有活着才能看到我究竟在做什么。”

        赵海一时沉默,转而又背转过身,跪地长哮。那哮声凄烈而悲怆,众人皆被他所惊。此时,战势已停,几名大宁的军将上前跑过来扶起赵海,将赵海抬到马上,临行前,赵海还是竭尽全力冲着赫连漪大喊:“现在就杀了我,若不然,他日再见我还是不会放过你。”

        赫连漪道:“赵海,我不但今日会放过你,日后如再遇到还是会放过你,我会让你后悔你今日所说的话。”

        赵海身边的军将听罢,也不管赵海怎么想,几人将他架上马后,又催促其他人道:“走。”而后全军折返而去。

        望着整支军队离去,萧允晏忽然支立不住,幸好赫连漪眼疾手快,将他扶住。杜绍桀见状,跑上前来,道:“殿下方才那架势,难保伤口不裂开,赶快回营吧。”说着,众人也是七手八脚将他抬到马上,回到营地。

        大帐外,赫连漪焦急地等在外面,等了足足有两盏茶的功夫,才见罗鸿领着军医出来。

        赫连漪还没开口,罗鸿便道:“殿下旧伤口撕裂开了,如今已经包扎上了,贺先生进去吧。”

        赫连漪点点头转身进入营帐。见萧允晏躺于榻上,走过去坐在他身旁,言语里满是责怪,“做什么非要自己去跟赵海对阵,殿下岂能不知,赵海的神勇更在当年的赵树之上。”

        见赫连漪满脸责怪的样子,萧允晏故作轻松,带着嬉笑的神情,“正因为如此,杜绍桀的那群部下才会对我心服口服不是吗?收服军队不难,收服人心却是难上加难。不过,我能感觉出,赵海已经老了,再也没有了当年的神勇。我遗憾的是没能遇上当年的赵海。”说着,萧允晏又故意板起脸来:“你说,为什么非要放掉赵海。”

        赫连漪道:“赵海连输几仗,赫连定邦心里早有不满,只是碍于赵树没有发作罢了。我就是故意放他的,一来我对赵海也是敬重。二来,赫连定邦无将可用,却又跟赵氏兄弟产生了裂痕。殿下想想,这样的君臣之道又岂能长久。”

        赫连漪的话基本在萧允晏意料之中,只是他依然板着脸,“可今日这么一来,我担心你的身份会暴露,此事若传回大梁,我又怎么向父皇解释?”

        “呀!”赫连漪睁大眼睛,故作惊愕的模样,“这事,我真的给忘了。不过,这短短几日内应该散播不到京城的,只要我们拿到兵权,令尊还能收回去不成?”

        “那只能自求多福了。”

        萧允晏又是长长的一声叹息,忽然想起一件正事,“嗯,对了,我来说你来记,我们先将战报上呈,估计,吕仲简那边正等着呢。”

        赫连漪道:“前几日的军报我写得差不多了,就差今日的了。”

        萧允晏眼底露出怪异之色,但没一时他便道:“那就将今日的写上,写好我再看就行。”

        “好。”赫连漪说罢在一旁洋洋洒洒写了起来,没过多久,便将军报呈给萧允晏看。萧允晏一看不住诧异:“这哪来的维城?”

        赫连漪笑了笑,又递上一封信札,“这是维城太守的信,他跟赫连定邦向来有过节,我说动他投诚也是轻而易举之事。只等殿下伤势好些,便可去接收。”

        “嗯。”萧允晏淡淡应声。

        已过数日,这日罗鹄匆匆跑入萧允晏的营帐,“殿下,陛下派了来使下旨意。请您快去接旨。”

        “什么?”赫连漪正在萧允晏的营帐里,两人皆是一惊。

        萧允晏也来不及多说什么,随着罗鹄出了去。来下旨的正是北衙军统领任九篱手下的得力干将卢旭带着一批人前来,萧允晏见是旧识,道:“卢将军,父皇有什么旨意?”

        卢旭正色道:“陛下口谕:皇九子萧允晏即刻归京。”

        萧允晏悄声问:“卢将军可知父皇为何这么急?”

        卢旭凑进萧允晏轻声低语:“京中有传闻,说殿下营中私藏了一个不该私藏的人。”

        萧允晏脑袋“轰”地一声,瞬间裂开,却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笑道:“原来如此,此事真的得亲自去跟父皇解释。卢将军稍等一下,本王将军中事务交代一下,便随你同去。”

        卢旭面有难色,道:“请殿下见谅,陛下口谕,见到殿下务必第一时间让殿下进京。至于军中事务,我来前遵陛下的指示已经见过翊王了,李珂马上会前来。”

        萧允晏一听,顿知大事不妙。一听他们做足了准备才来这里宣旨,暗中惊出一身冷汗,面上却笑了笑,“好,走吧,此事我会亲自向父皇解释。”说着话,他向罗鹄暗中打了个眼色,便大踏步地走了出去。

        罗鹄见几人出去后,快步奔到赫连漪所住的营帐,告知了此事,让她们主仆二人在李珂前来之时尽快离去。

        沈留香急急地收拾行李,赫连漪却异常地沉着冷静,从案几上拿出一封信递给罗鹄,“罗鹄,你快去追殿下,将这封信交给殿下。”

        “这什么信?”

        赫连漪一字一字地道:“你告诉殿下,这是我——吕蘅写给我父亲吕仲简的信,让他务必将此信交到我父亲手里。”

        整个军营中,除了萧允晏和杜绍桀,罗鸿和罗鹄皆是知道赫连漪的真实身份的,此时他听得却是一头雾水。

        赫连漪催促道:“快,如果殿下就这么走了,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将功亏一篑。你只将我这话告知殿下,殿下就会明白。”

        罗鹄总算捋清赫连漪的话,这才点头狂奔出去。一直追到辕门前,看到了萧允晏,罗鹄大声喊道:“殿下,殿下,请等等。”

        萧允晏回转过头,望向罗鹄,罗鹄急奔上来,道:“吕蘅姑娘有封信想托殿下捎给她的父亲吕仲简吕大人。”

        “吕蘅姑娘?”萧允晏蹙了蹙眉,不知罗鹄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罗鹄将赫连漪的书信呈上,“殿下,吕姑娘说这信请您务必要亲手帮忙转交给她父亲。”

        萧允晏正待要接,只见卢旭身后的一名士兵道:“殿下,这信让我们暂时替你保管吧。到了陛下面前,再交还殿下便是。

        萧允晏只得应声,“好。”说罢,几人又再出发离去。

        赶了几日的路程,萧允晏终于入了京。绕过几重宫殿,终于进了千崇殿。殿内,除了梁帝萧宗毅,还有他的外祖父杨正午及一名文士,那文士看上去清举萧肃,只是一身便装,看着颇有几分竹林名士的风度,萧允晏便知此人必是吕仲简无疑。

        萧允晏望了望自己父亲,短短数月,大梁连遭变故,他比去年此时老了不少。心里也不无触动地向梁帝叩首:“儿臣见过父皇,祝父皇金安。”

        梁帝淡淡地回了一声:“起来吧。”

        萧允晏又朝杨正午行礼:“允晏见过外祖父。”

        那文士朝萧允晏道:“吕仲简见过霁王殿下。”

        萧允晏又看了看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来,道:“原来你就是吕大人,我这里……”

        “可是小女托你捎来什么话?”吕仲简眼中闪着灼灼的光。

        萧允晏一听,原本紧绷的心暗中松了一大口气,他望向卢旭道:“信在卢将军手中。”

        卢旭听罢,赶紧将信交给吕仲简。

        此时,梁帝眉目里的阴鸷渐渐散去,面色和悦地望向萧允晏,道:“吕大人之女,怎么,你和她怎么会熟识?”

        吕仲简率先开口道:“此事是臣的缘故,臣入大梁时……”

        梁帝冷冷地打断吕仲简的话:“让允晏说吧。”

        “是。”萧允晏只得解释:“吕大人入大梁前,将吕姑娘藏于一处,谁知吕姑娘行踪被泄露,我受外祖父所托,遣人去救吕姑娘,暂时将她安置在军中。”

        吕仲简将书信拆开,自己没看,却递给了梁帝,“陛下,此事小女信中想必有述。”

        梁帝接过书信一看,见三方前后言语皆无出入,脸上的阴云又化散开,只是他向来生性多疑,不禁又问:“那你军中到底有几位姑娘?”

        萧允晏不假思索地答道:“两位。”

        “嗯?”梁帝脸色又是一变。

        萧允晏忙道:“一位是吕姑娘,另一位是服侍她的婢女。”

        “噢。”梁帝听罢,又是转阴为霁。

        不过一时,忽然又脸色肃然地问道:“允晏,近日纷纷扰扰一些传言,说你跟宁国前朝的公主赫连漪有所勾连,此事你怎么解释?”

        萧允晏忙道:“儿臣冤枉,不知是谁散播的谣言,儿臣并不识得这位公主。”

        “真不识?”梁帝依然还是半信半疑地望着他。

        “真不识。”萧允晏回答得斩钉截铁。

        “好。”梁帝似乎很愿意相信萧允晏的话,也不愿再去深究,“吕姑娘终究是一介女流,在军中多有不便,不如将她送来京中,也免去吕大人牵念之苦。”

        萧允晏沉默踌躇了一时,才终于点头应声:“是,儿臣——回去便遣人将她送回到吕大人身边。”

        梁帝见萧允晏不情不愿地样子,不由打趣:“怎么,这么舍不得?”

        杨正午“呵呵”笑了一声,对梁帝道:“陛下,臣想着如若日后跟吕大人结成儿女亲家,岂不两全其美?”

        杨正午的话正遂梁帝的心愿,梁帝看了看萧允晏,道:“允晏,你也有这个意思吗?”梁帝虽问着话,却又丝毫没有在意萧允晏的神情,只自顾自地道:“也罢,你迎娶正妃的事被耽搁了好些年,你皇祖母丧期还有一月不到就满,你也正可以大婚了。”

        萧允晏忙搪塞道:“大婚之事儿臣不急,儿臣当下只想早日攻破烟陵,助父皇早日完成大统。”

        “好好,允晏啊,最近打得赵海节节败退,你可想过要什么奖赏啊?”

        “儿臣不敢,这是儿臣分内之事。”

        “嗯,你看看,这军营一历练,就变得懂事了。”梁帝一脸笑意地看了看杨正午。杨正午应和:“都说军营最能历练一个人的脾性,想不到这短短时日就改了莽撞的性格。不过,允晏这孩子一直都有孝心,只是一直不肯表露在外罢了。”

        梁帝点了点头,又望向萧允晏:“允晏啊,如若将九万大军交由你,你可有信心,短时之内攻入烟陵?”

        “当然有。”萧允晏回得斩钉截铁,想了想又说:“儿臣向父皇允诺,两年之内必定拿下烟陵。”

        “两年?”梁帝竟一时激动地站了起来,又有些疑惑:“你真的有如此信心?”

        “儿臣有信心。”

        “好,允晏,那么这些兵马你打算驻扎于何处?”

        萧允晏想了想,道:“回父皇,六哥如今驻守在雍州大营,我想尽量往合川那边靠。”

        梁帝才思忖片刻,便点头:“嗯,这样也好,这样你们两兄弟就能一南一北形成掎角之势。好了,路途劳累,安通那边有李珂在,你先回府休息几日再回去。”

        “谢父皇,儿臣告退。”

        萧允晏说着便退了出去,人还未离开千崇殿,又听梁帝对吕仲简道:“吕卿,明日将令嫒的八字送到司天监,给算算她和允晏八字是否合适。哎,这大梁连番遭逢变故,是时候多办些喜事了。”梁帝苍老的声音继续回旋在整个大殿上。


  https://www.biqivge.com/book/20926224/242345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biqivge.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ivge.com